顺利通过湖北省第一批服务业“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成功获得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2025年新年伊始,设研公司喜报频传。连续两项省级认定,是对公司各项工作的鞭策和鼓励。同时也让公司上下更加坚定地向着“专精特新”技术公司道路大步前行。
一直以来,设研公司党委紧紧围绕大冶有色党委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找准细分领域,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守正创新,守住“全力支撑大冶有色科技创新发展”的初心,开辟打造“专精特新”技术公司的改革新路,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在智能矿山、绿色工厂改造中实干,在工艺技术指标提升的战场上奋斗,在外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弄潮。2024年,设研公司实现营收破亿元,外部收入、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
忠于专: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志气
设研公司作为大冶有色的技术主体,随着新时代新征程的到来,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内外市场压力,设研公司党委班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与党员职工反复学习讨论,开展深化改革专题调查研究,从大冶有色、设研公司的发展史和奋斗史中,提炼总结经验,寻找符合设研公司发展实际的出路和动力。
“我们拥有60多年冶化系统升级改造的设计、研究经验,这就是支撑我们做强做优的底气。”“要牢牢把握技术和创新这两个关键。”“提升技术服务质量,全力服务好大冶有色内部市场是‘走出去’的大前提。”公司党委班子认真收集、梳理职工意见和建议,制定了打造专精特新技术公司目标任务:即,树立以“技术+”为主体的技术服务思路,专注铜冶炼系统设计勘察研究、元素数据分析等细分市场,大力发展总承包项目,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和国际标准研制,从而推进设研公司由传统设计企业向数智化的专精特新技术公司转型升级。
只要目标坚定,就不惧怕远征路难行,万水千山只等闲待之。
蓝图既定,必须乘势而进。公司党委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围绕大冶有色矿山数字化建设、工艺技术指标提升、节能降耗、智能设备开发、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环境保护中的技术难点开展服务和攻关,解决生产难题。
在提高铜山口铜矿选铜回收率试验研究及应用攻关工作中,公司选矿专业骨干团队以促进技术创新与生产经营相融合,该项目研究成果最终实现选铜回收率91.11%,超过项目预期目标。
在丰山铜矿综合生态修复及防治水工程的新建充填站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技术人员克服严寒雨雪天气阻挠、南北地势落差大险陡坡多的困难,在15天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详勘。
在弘盛铜业40 万吨高纯阴极铜清洁生产项目(电解区域)中,为了让设计更节能、更智能,公司技术团队通过调整电解车间整流变压器室的位置以节约铜母排用量,选用新型短接开关,避免槽下错综复杂的工艺管道和电缆相互“打架”,将净液厂房二段脱铜的1套整流装置,设计调整为2套双反星型带平衡电抗器整流装置(2套等值为24脉波),有效抑制高次谐波的产生,省去谐波治理所产生的费用;不仅如此,为更好的实现“遥信、遥测、遥控、遥调”,技术团队大量启用智能马达保护器,实现电动机设备高度自控与连锁。为实现高度智能化,大量的手动阀被改为电动阀,实现了槽面、槽下上百个点位进出液的远程控制。该项目荣获“2024 年度有色金属建设行业工程设计、标准设计、信息技术成果三等奖”。
勤于精:保持“一股韧劲干到底”的勇气
“过硬的技术水平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上下把练好基本功作为重中之重。在公司党委的带领下,大家铆足韧劲,持续提升,努力钻研,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拓宽展业视野。目前,公司取得高级职称59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检测检验党支部每年需要检测40万到50余万个数据,想要数据精准,职工必须技术精湛。为了完成进厂原料及出厂产品、中间控制分析,且数据检测准确率保持在99.5%以上,党支部组织党员技术干部深入岗位,进行化验理论知识授课,通过专业技术学习,提高职工队伍业务能力。并且,开设“流动党建微课”,制定“订单式”学习计划,引导党员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提升,让大家练就“真功夫”。
设计咨询党支部青年技术人员多,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优势,开展冶化、建筑、电气等专业技术培训,参与近300人次,以“导师带徒”模式,发动资深党员骨干“一对一”指导青年团员,手把手地教经验,让青年技术人才迅速成长。
学以致用,方为大用。不论是设计、勘察还是分析检测,图纸和数据都不是“空中楼阁”,更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脚踏实地,深入现场,实战实训。
2022年,公司承接冶炼厂铜阳极泥处理系统升级改造EPC项目,该项目年设计处理能力达到5000吨铜阳极泥,为国内最大火法-湿法联合流程生产车间。这是公司成立以来所承接的最大的总承包项目。该项目旨在将铜阳极泥年处理能力、自动化水平、劳动生产效率以及环境保护提升到国内领先水平。
“仅仅减少一两个人工、增加一两套设备、简化一两项流程,并不是真正的自动化,要做就做‘一键’智能。”在公司党委的指导下,项目组成立了临时党小组,每一个成员同声同气抓学习,沉心静气解难题,一鼓作气攻难关,这些困难都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推进中得以破解:通过改造阳极泥集中浆化系统,实现了自动上料、自动投料,改变了以往人工操作行车投料不精准、不安全、不环保的状况;成功改造银锭成型系统,实现银粉给料加工、银珠定量称重熔炼浇铸、银锭脱模抛光打码、机械臂抓取称重的全自动化,职工只需“一键启动”,便可静候佳“银”。生产出的银锭满足上海黄金交易所标准和LBMA标准。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实践的考验和历练,公司职工队伍技术水平更高、服务意识更强,收获了更好的口碑,而这些也成为拓展外部市场“走出去”的有力抓手,2024年,公司外部收入创下历史新高。
敏于特:保持“一条赛道跑到底”的锐气
检测检验板块作为公司优势板块,在做强做优、勇攀行业高峰,为大冶有色争取更多话语权方面,当仁不让,责无旁贷。
公司党委敏锐地抓住优势,在做好大冶有色四大产品分析检测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向矿产品、环境、安全、材料等领域扩能增项,扩充检测资质,牵头或参与标准研制,为大冶有色提供高技术、高质量分析测试技术服务。
2023年,公司申报分析化验5类587项参数。其中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中磷、银、铋、锑、砷、铁、汞量等近30种元素的测定,采用的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由于测定元素多,标准溶液配置复杂,且每一个元素都要保证最佳线性。公司党委成立党员骨干团队进行攻关,大家在取每一个单元素标准溶液时,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做好两、三级稀释,确保没有丝毫差错。配好一组标准溶液就需要一整天的时间。从台前专注实验的一分一秒,到推敲体系文件的一字一句,大家24小时接力赛跑,一点点啃下资质扩项的“硬骨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所有参数全部一次性通过评审。至此,设研公司将CMA资质认定检测范围增加到632个参数,也实现了铜精矿,银精矿、阳极铜、粗银、粗硒等重要品类参数检测资质全覆盖,更好地为大冶有色金属平衡和进出口产品做好服务。
近年来,公司主持起草《铜、铅、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镉的测定 ICP法和AAS法》《铜铅锌精矿中砷的测定标准》等国际标准,主持起草《银化学分析方法》《银精矿化学分析法》《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等30余项国家和行业分析标准,其中《银化学分析方法》《铜阳极泥化学分析方法》《粗铜化学分析方法》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目前已牵头起草、制定4项国际标准以及70余项国家和行业分析标准。
贵于新:保持“一路创新走到底”的胆气
从“高耗能、高污染”到低碳、绿色的转型,亟需科技赋能、创新引领。公司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科技赋能,聚焦主业,专注专业,围绕铜冶炼加工新工艺、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优势。
公司党委在科技创新项目立项中领航掌舵,严格把关,积极申报大冶有色科研项目,坚持研究开发费用不低于同期营收总额的4%;并且,认真研究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选、技术工作奖励等重要事项,技术骨干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进一步激发。
公司党委组建骨干力量,将技术升级融入到大冶有色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在40万吨高纯阴极铜清洁生产项目电解槽面监测、处理系统项目中,公司主持设计的一套集成系统,采用光纤测温法测定电解液温度、阴极板红外线测温定位、故障阴极板自动提板处理。完工后,40万吨槽面将不需要人工检测短路和处理故障阴极板,可以实现槽面无人化作业。不仅如此,技术人员还将光纤测温技术运用到硫酸管道监测中。实现硫酸管道泄漏点的精准定位报警。项目完工后将解决浓硫酸长距离管路的安全监测问题。在分析检测方面,技术人员成功开发一种测定铜精矿中氯的新方法,采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来进行实验。检测铜精矿中氯离子含量,单个样品分析检测成本降低了四成,而操作时间只用到了以前的一半。
公司目前获得专利授权74项。近五年来,完成国内外勘查、设计、咨询、科研项目700余个,以实绩不断夯实大冶有色技术主体地位。
紧盯目标,努力钻研,发挥特色,持续创新,是设研公司党委融入中心任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打造“专精特新”技术公司的优势提炼。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设研公司党委将不懈奋斗,继续努力,让科技成为大冶有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